十年,百度贴吧的美丽与哀愁
2013/7/7
一转眼,百度贴吧也有十年了,简单聊聊贴吧和它的商业化。
前几天和百度的一个技术宅聊到最近常常去贴吧消磨时间….额,有点不务正业,正在追的几本网文接近收尾,《仙魔变》和《将夜》,这两个小说的收尾实在是有点“烂”,所以注册了一堆马甲儿轮流上阵吐槽….
(截止7月2日,《仙魔变》贴吧会员数58 292,主题数69 940个,贴子数1 545 691篇;《将夜》贴吧会员数474 300,帖子数10 500 945)
接着又是梦入神机开新书《星河大帝》,第一时间又冲到星河大帝吧签到,然后又注册了几个相关马甲准备吐槽….
(星河大帝贴吧开通半天内贴吧数据:主题数303个,贴子数2377篇, 会员数288;截止7月2日,贴吧会员数18151人)
百度的技术宅说,瞧,谁说你们百度木有社交的,贴吧一直都在…而且人气旺了10年,以及天然构建的“兴趣图谱”在国内也是独一份….
对哦,贴吧人气这么旺,可是为什么在我们做PR的链条中仅仅占据了不太重要的一个部分?基本上是作为补充的环节。
于是拉着百度技术宅的哥们想要一些贴吧的数据,可能是因为不是一个部门没,没有找到贴吧近期的数据。
好吧,自己动手搜了搜,多数的数据都是一些娱乐节目在贴吧获得数据以及2010年之前的一些贴吧的整体数据。
恩,可以理解,在整个百度的产品系列中,贴吧不是最主要的,因为既不是流量入口又不能带来大的商业产出,又没有代表未来的移动化,尴尬在所难免。
2003年底贴吧诞生,最初目的是,做一个除了网页检索结果之外的讨论区,当用户输入检索词后,不但可以查到相关网页,还可以在与所搜索的词相同的讨论区发言。
当时的整个互联网生态,论坛(讨论区)已经从四大门户逐渐转移到天涯、西祠、猫扑等专业论坛,Blog的概念还处于初步酝酿状态,应该说贴吧推出的时间点还是挺合适的。
接下来是一段互联网史上的传奇之一吧,2004年,当时百度贴吧的负责人俞军遇到了还是大学生的李明远…于是贴吧就开始逐渐变成现在的样子,目录和社区规则等等登台亮相。
就在李明远将贴吧产品和运营梳理清晰之际,超女在全国成为现象级事件,则使得贴吧的“粉丝文化”逐渐形成。
—2005年湖南电视台发起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在该届《超级女声》中,大量粉丝聚集在贴吧,为选手拉票、组织线上线下活动。
百度贴吧为粉丝的聚集提供了一个快速、定向性强的渠道。粉丝很容易找到与他兴趣相同的“粉丝”,在贴吧,这些人互称为“亲”。这个词也形象地反映出粉丝间的亲密关系。
(同期虽然超女也带火了天涯社区的娱乐八卦,以及出现了粉丝网等,但都没有百度贴吧那么开放以及快速进入和推出的机制,所以贴吧一直到现在都仍然是粉丝的集散地。)
2005年之后,一直到SNS、微博和微信们相继走红,贴吧整体变化不大,一直到2012年才有了第一次大的改版,也就是i贴吧的推出,但终究对贴吧整体影响不大。
且先不谈产品的变迁,除了“粉丝文化”的标签,贴吧在这十年里对网络文化的参加和贡献都不容小觑:
“2009年,网友在“魔兽世界”贴吧发贴《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仅6个小时获得39万的点击量,超过1.7万网友参与回贴,成为2010 年网友最常用的网络用语。2012年,百度贴吧网络热点应接不暇,点亮“不平凡的末日年”。“元芳你怎么看”网络流行语用语、“屌丝(思)男女”、“高富帅”、“白富美”、“给跪”等网络热词等都酝酿自百度贴吧,引发全网热门话题风潮。百度贴吧官方在2012年11月14日举办“屌丝节”,引发全网网友及媒体关注。屌丝节应网络文化而生,将屌丝文化发扬光大,呼吁大家感召正能量,掀起全网逆袭风潮。”。
除了明星们的主题贴吧外,文化吧、美剧吧以及老牌神吧魔兽吧,还有那个玩配音的胥渡吧等等都相当有特色。
在SNS热、微博热和微信热等社交和移动产品的大潮中,百度贴吧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竞争力——有朋友把原因归结为百度缺乏社交基因,可是贴吧曾经火热现在也人气很高;有朋友说贴吧产品跟不上形势,这个倒可以理解,毕竟和诞生与移动的微博和微信比起来,贴吧是上一代的产品,而且近十年来变化不大。
百度贴吧的过往成功的重要一点是“主题性”和“草根性”…虽然有无数个明星说自己没事儿在贴吧潜水,但“实名”的活跃度实在是不高;其实可以拿天涯和百度贴吧对比,虽略有不同,但命运类似。
粉丝文化既是百度贴吧的成名之处,又对百度贴吧的转型带来直接的桎梏。
微博和微信激活了一大波之前对互联网有陌生感的 中老年用户 和 名人 用户,而传统的社区更多的还是草根们的自娱自乐的平台,这是一个大鸿沟。
现在说这个意义不大,因为惯性因为产品因为已经是这样子的了,所以百度贴吧的“贱”气已成,屌丝节都过了这么多次还有神马好埋怨的~
但,百度贴吧可以在商业化上做更多的尝试,这或许可以给贴吧更多自主的权利,以防在移动大潮中近一步的掉队。
赚钱,商业化,然后追求自主权,才有可能摆脱强大的百度搜索文化,这应该是百度贴吧下一个十年,如果有的话,的自我救赎。
大数据可以拯救贴吧的商业化吗?
比如像我这种在小说吧、美剧吧常年混迹的网友,其实是不介意偶尔点几下广告的,毕竟这和贴吧带来的好处想必是微不足道的;但,百度首先要对贴吧的用户们来一个大数据的梳理,分布、年龄、层次等等——然后才有可能推出相应的广告产品。
在可以看到的诸多娱乐营销的方案中,百度贴吧都是很重要的一环,尤其是有明星参与的;但如何在粉丝文化中掘金,以及在粉丝文化之外掘金,都需要百度的商业团队好好的探索。
百度贴吧,十年磨成“贱”;“贱气”四溢的草根文化应该可以创造足够大的商业价值的,而不应该躺在用户和流量的数字上四十五度仰望星空….
Ps:关于百度贴吧的数字,可以查看的——截止目前,百度贴吧已拥有6亿注册用户,800多万个贴吧,月活跃用户数2亿,占中国网民总数的39%。
前几天和百度的一个技术宅聊到最近常常去贴吧消磨时间….额,有点不务正业,正在追的几本网文接近收尾,《仙魔变》和《将夜》,这两个小说的收尾实在是有点“烂”,所以注册了一堆马甲儿轮流上阵吐槽….
(截止7月2日,《仙魔变》贴吧会员数58 292,主题数69 940个,贴子数1 545 691篇;《将夜》贴吧会员数474 300,帖子数10 500 945)
接着又是梦入神机开新书《星河大帝》,第一时间又冲到星河大帝吧签到,然后又注册了几个相关马甲准备吐槽….
(星河大帝贴吧开通半天内贴吧数据:主题数303个,贴子数2377篇, 会员数288;截止7月2日,贴吧会员数18151人)
百度的技术宅说,瞧,谁说你们百度木有社交的,贴吧一直都在…而且人气旺了10年,以及天然构建的“兴趣图谱”在国内也是独一份….
对哦,贴吧人气这么旺,可是为什么在我们做PR的链条中仅仅占据了不太重要的一个部分?基本上是作为补充的环节。
于是拉着百度技术宅的哥们想要一些贴吧的数据,可能是因为不是一个部门没,没有找到贴吧近期的数据。
好吧,自己动手搜了搜,多数的数据都是一些娱乐节目在贴吧获得数据以及2010年之前的一些贴吧的整体数据。
恩,可以理解,在整个百度的产品系列中,贴吧不是最主要的,因为既不是流量入口又不能带来大的商业产出,又没有代表未来的移动化,尴尬在所难免。
2003年底贴吧诞生,最初目的是,做一个除了网页检索结果之外的讨论区,当用户输入检索词后,不但可以查到相关网页,还可以在与所搜索的词相同的讨论区发言。
当时的整个互联网生态,论坛(讨论区)已经从四大门户逐渐转移到天涯、西祠、猫扑等专业论坛,Blog的概念还处于初步酝酿状态,应该说贴吧推出的时间点还是挺合适的。
接下来是一段互联网史上的传奇之一吧,2004年,当时百度贴吧的负责人俞军遇到了还是大学生的李明远…于是贴吧就开始逐渐变成现在的样子,目录和社区规则等等登台亮相。
就在李明远将贴吧产品和运营梳理清晰之际,超女在全国成为现象级事件,则使得贴吧的“粉丝文化”逐渐形成。
—2005年湖南电视台发起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在该届《超级女声》中,大量粉丝聚集在贴吧,为选手拉票、组织线上线下活动。
百度贴吧为粉丝的聚集提供了一个快速、定向性强的渠道。粉丝很容易找到与他兴趣相同的“粉丝”,在贴吧,这些人互称为“亲”。这个词也形象地反映出粉丝间的亲密关系。
(同期虽然超女也带火了天涯社区的娱乐八卦,以及出现了粉丝网等,但都没有百度贴吧那么开放以及快速进入和推出的机制,所以贴吧一直到现在都仍然是粉丝的集散地。)
2005年之后,一直到SNS、微博和微信们相继走红,贴吧整体变化不大,一直到2012年才有了第一次大的改版,也就是i贴吧的推出,但终究对贴吧整体影响不大。
且先不谈产品的变迁,除了“粉丝文化”的标签,贴吧在这十年里对网络文化的参加和贡献都不容小觑:
“2009年,网友在“魔兽世界”贴吧发贴《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仅6个小时获得39万的点击量,超过1.7万网友参与回贴,成为2010 年网友最常用的网络用语。2012年,百度贴吧网络热点应接不暇,点亮“不平凡的末日年”。“元芳你怎么看”网络流行语用语、“屌丝(思)男女”、“高富帅”、“白富美”、“给跪”等网络热词等都酝酿自百度贴吧,引发全网热门话题风潮。百度贴吧官方在2012年11月14日举办“屌丝节”,引发全网网友及媒体关注。屌丝节应网络文化而生,将屌丝文化发扬光大,呼吁大家感召正能量,掀起全网逆袭风潮。”。
除了明星们的主题贴吧外,文化吧、美剧吧以及老牌神吧魔兽吧,还有那个玩配音的胥渡吧等等都相当有特色。
在SNS热、微博热和微信热等社交和移动产品的大潮中,百度贴吧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竞争力——有朋友把原因归结为百度缺乏社交基因,可是贴吧曾经火热现在也人气很高;有朋友说贴吧产品跟不上形势,这个倒可以理解,毕竟和诞生与移动的微博和微信比起来,贴吧是上一代的产品,而且近十年来变化不大。
百度贴吧的过往成功的重要一点是“主题性”和“草根性”…虽然有无数个明星说自己没事儿在贴吧潜水,但“实名”的活跃度实在是不高;其实可以拿天涯和百度贴吧对比,虽略有不同,但命运类似。
粉丝文化既是百度贴吧的成名之处,又对百度贴吧的转型带来直接的桎梏。
微博和微信激活了一大波之前对互联网有陌生感的 中老年用户 和 名人 用户,而传统的社区更多的还是草根们的自娱自乐的平台,这是一个大鸿沟。
现在说这个意义不大,因为惯性因为产品因为已经是这样子的了,所以百度贴吧的“贱”气已成,屌丝节都过了这么多次还有神马好埋怨的~
但,百度贴吧可以在商业化上做更多的尝试,这或许可以给贴吧更多自主的权利,以防在移动大潮中近一步的掉队。
赚钱,商业化,然后追求自主权,才有可能摆脱强大的百度搜索文化,这应该是百度贴吧下一个十年,如果有的话,的自我救赎。
大数据可以拯救贴吧的商业化吗?
比如像我这种在小说吧、美剧吧常年混迹的网友,其实是不介意偶尔点几下广告的,毕竟这和贴吧带来的好处想必是微不足道的;但,百度首先要对贴吧的用户们来一个大数据的梳理,分布、年龄、层次等等——然后才有可能推出相应的广告产品。
在可以看到的诸多娱乐营销的方案中,百度贴吧都是很重要的一环,尤其是有明星参与的;但如何在粉丝文化中掘金,以及在粉丝文化之外掘金,都需要百度的商业团队好好的探索。
百度贴吧,十年磨成“贱”;“贱气”四溢的草根文化应该可以创造足够大的商业价值的,而不应该躺在用户和流量的数字上四十五度仰望星空….
Ps:关于百度贴吧的数字,可以查看的——截止目前,百度贴吧已拥有6亿注册用户,800多万个贴吧,月活跃用户数2亿,占中国网民总数的39%。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