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你们为什么做着做着都不做了?
2013/7/11
小编无意间认识了一个正在做车载产品和服务的创业者@吕力,他知道我在关注路由器,告诉我他曾经也做过个性化的路由器但最终失败了。
大概是三年前,他们和迈外迪几乎同时起步,虽然模式不同但都是路由器和WiFi领域的。他们的方式是在标准化的路由器上面加入一些定制的功能,像现在绝大部分中小型创业公司做的事一样。后来迈外迪拿到了融资,现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做得很热闹,而他们却鸣金收兵了。小编因此想:别人做成了你们没做成,是不是因为你们团队自身的原因?“如果你们当时咬咬牙坚持到现在,会不会成功?”“不会,坚持多久也没用,是我们的模式本身出了问题。”
在他看来,迈外迪的模式也有很风险。靠帮商家铺设WiFi然后用广告营收,表面上看起来天衣无缝,实际操作中会有很多问题。
首先公共通信领域是一个敏感的区域,将来可能会遭遇一些政策上的限制;二是是中国本土的商户连锁化程度不高,因此也缺乏标准,不像麦当劳的产品就是固定的几种,再每隔一段时间推出新品也是有规律的,因此为商户创建广告页面也很简单,但大部分中国餐厅或者商户都是没有章法的,商品想换就换,一模一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商家可能叫不同的名字,有不同的价格,这种广告页面就无法用机器批量制作,只能依赖人工——不同商户的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所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经常需要上门去帮人解决,线下的维护成本太高——广告收入抵消不了人力开支,并非一个健全的商业模式。
“我们也接触过不少投资人,最后还是发现自己烧钱、自己慢慢变现比较靠谱。我们做了4年硬件没拿过一分钱,以前是靠做帮别人做相关方案来赚钱,支撑路由器的创业;现在我们已经在盈利了,不过规模比较小,而且不太稳定。”类似的观点,小编在另一位创业者口中也听过,不过那位更决绝:“我不要投资,自己烧钱,不信烧不出好产品。”
现在很多商用WiFi的创业者借助投资方牵线搭桥,和一些机场、连锁餐厅和酒店达成合作,但对于维持一家公司的运转远远不够,而且由于上述标准化程度问题,这种规模也难以扩大。对于这类型创业公司来说,他们最好的结果就是将热点卖给运营商——但这种小打小闹的东西还未必入得了运营商的法眼。
吕力总结自己路由器做不下去的原因,一个是因为这种“个性化路由器”市场需求不大,用户对网络“个性化”有需求——希望网络更稳定、能支持更多人同时上网,但并不意味着用户就愿意花200多块买一个并不标准的路由器。“现在的很多路由器上的功能通过软件可以实现,免费或者有人愿意用,可问题是你卖得比别人还贵。”这也引出了第二个问题:创业公司做路由器,成本难以降下去。他们团队为了节省运营成本,把公司选址在长沙,各个环节都做了成本控制也只能做到200多,只有像TP-LINK那样的大公司才能把价格做到100元以下。做要说服用户更换一个路由器,你需要有足够合理的理由。
“做了几年硬件,还是发现小米那种方式比较靠谱,先不着急做硬件,做出一款ROM,让用户接受、喜欢,然后告诉用户你有一个设备可以让这个ROM运行得更好,用户可能就会接受。你必须给用户一个买你的理由。”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问题就在于:你成本压不下去,无法靠硬件盈利,但量又上不来,没办法从“入口”盈利。
吕力认为以后做路由器的可能是迅雷这类P2P的公司,包括360,他们不需要在硬件上盈利,只需要通过一个需求痛点获取用户,通过解决用户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将设备分发到用户手中,然后再在设备之上衍生出别的长远的价值。
大概是三年前,他们和迈外迪几乎同时起步,虽然模式不同但都是路由器和WiFi领域的。他们的方式是在标准化的路由器上面加入一些定制的功能,像现在绝大部分中小型创业公司做的事一样。后来迈外迪拿到了融资,现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做得很热闹,而他们却鸣金收兵了。小编因此想:别人做成了你们没做成,是不是因为你们团队自身的原因?“如果你们当时咬咬牙坚持到现在,会不会成功?”“不会,坚持多久也没用,是我们的模式本身出了问题。”
在他看来,迈外迪的模式也有很风险。靠帮商家铺设WiFi然后用广告营收,表面上看起来天衣无缝,实际操作中会有很多问题。
首先公共通信领域是一个敏感的区域,将来可能会遭遇一些政策上的限制;二是是中国本土的商户连锁化程度不高,因此也缺乏标准,不像麦当劳的产品就是固定的几种,再每隔一段时间推出新品也是有规律的,因此为商户创建广告页面也很简单,但大部分中国餐厅或者商户都是没有章法的,商品想换就换,一模一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商家可能叫不同的名字,有不同的价格,这种广告页面就无法用机器批量制作,只能依赖人工——不同商户的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所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经常需要上门去帮人解决,线下的维护成本太高——广告收入抵消不了人力开支,并非一个健全的商业模式。
“我们也接触过不少投资人,最后还是发现自己烧钱、自己慢慢变现比较靠谱。我们做了4年硬件没拿过一分钱,以前是靠做帮别人做相关方案来赚钱,支撑路由器的创业;现在我们已经在盈利了,不过规模比较小,而且不太稳定。”类似的观点,小编在另一位创业者口中也听过,不过那位更决绝:“我不要投资,自己烧钱,不信烧不出好产品。”
现在很多商用WiFi的创业者借助投资方牵线搭桥,和一些机场、连锁餐厅和酒店达成合作,但对于维持一家公司的运转远远不够,而且由于上述标准化程度问题,这种规模也难以扩大。对于这类型创业公司来说,他们最好的结果就是将热点卖给运营商——但这种小打小闹的东西还未必入得了运营商的法眼。
吕力总结自己路由器做不下去的原因,一个是因为这种“个性化路由器”市场需求不大,用户对网络“个性化”有需求——希望网络更稳定、能支持更多人同时上网,但并不意味着用户就愿意花200多块买一个并不标准的路由器。“现在的很多路由器上的功能通过软件可以实现,免费或者有人愿意用,可问题是你卖得比别人还贵。”这也引出了第二个问题:创业公司做路由器,成本难以降下去。他们团队为了节省运营成本,把公司选址在长沙,各个环节都做了成本控制也只能做到200多,只有像TP-LINK那样的大公司才能把价格做到100元以下。做要说服用户更换一个路由器,你需要有足够合理的理由。
“做了几年硬件,还是发现小米那种方式比较靠谱,先不着急做硬件,做出一款ROM,让用户接受、喜欢,然后告诉用户你有一个设备可以让这个ROM运行得更好,用户可能就会接受。你必须给用户一个买你的理由。”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问题就在于:你成本压不下去,无法靠硬件盈利,但量又上不来,没办法从“入口”盈利。
吕力认为以后做路由器的可能是迅雷这类P2P的公司,包括360,他们不需要在硬件上盈利,只需要通过一个需求痛点获取用户,通过解决用户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将设备分发到用户手中,然后再在设备之上衍生出别的长远的价值。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