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用户体验 走在互联网行业最前端
2013/8/13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6年到1993年处于研究试验阶段,这时候的中国互联网仅局限于科研部门和高校的学术研究;第二阶段从94年开始到96年处于起步阶段,94年实现了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而从1997年一直到今天,都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中国现在是互联网发展最快速的国家,蓝汛成立于1998年,也经历了这十五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中的起起伏伏。”作为中国CDN行业内第一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从成立之初很小的业务规模一直发展到今天每年有近9亿的营收,同时保持着30%-40%的年增长率。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张垦向记者娓娓道来。
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张垦
据悉,蓝汛占有国内52%的市场份额。同时,在国外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公司整体营收的10%。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部署了一万五千台服务器,遍布120个城市,蓝汛的业务构成除了主营的CDN业务外,还包括云业务、托管式IDC服务、动态加速服务和移动互联网业务。
随着整个互联网的发展,一些传统企业也在加紧对互联网领域的投入。“像机票业务,过去艺龙和携程等互联网公司占据了航空公司很大的份额。近年来包括国航、海航等许多航空公司为了提高毛利,都开始建设相关系统直接面对旅客销售。”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苏宁与国美等传统家电销售企业上。对于这种变化,蓝汛建立了针对传统企业的新销售团队。“以前互联网企业问我们要的是有效的带宽,而传统企业要的是整套的解决方案。在传统企业眼中,蓝汛是互联网的专家。基于此,蓝汛要提供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张垦特别提到,在近来火热的数据分析方面,英特尔为蓝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与互联网企业不同的是,许多传统企业并不关注带宽。“这就使得蓝汛必须了解他们的业务模式,并从其业务的角度去思考提供相应的服务,为客户提高直接的经济利益。这一过程让蓝汛也获得了成长,使蓝汛从过去单一的为互联网客户服务,成长为具备有服务更多传统企业客户能力的公司。
据张垦介绍,蓝汛从2011年针对移动互联网方向推出了内容感知网络服务。这也是蓝汛继扩展传统企业业务发展外,另一核心战略。“过去,传统的CDN基本上只是为在固网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性增长,各式各样的终端设备都接入了互联网,不单是WiFi,基于运营商3G网络的用户也越来越多。而流量显然是用户需要关注的话题。内容感知是包括对终端的感知、对网络的感知、对应用的感知。这样服务商才知道如何为不同设备、不同网络、不同应用的最终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更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张垦认为,WiFi从一定程度上看只是固网的延伸,真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主要承载网络将是运营商所提供的更普及的3G/4G网络。
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宗劼
而在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宗劼看来,为支撑蓝汛移动互联网和扩展传统企业战略的核心手段在于突破性的技术研发。“在蓝汛的核心系统研发上,我们靠的是自主研发,包括跟CDN相关的流量调度、Cache软件、后台支撑管理平台等等这些系统都完全是自主研发。”作为一名公司成立伊始的老员工,宗劼全程参与设计了蓝汛从第一代CDN平台到目前第三代CDN平台的架构体系。
英特尔则在技术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据宗劼介绍,蓝汛在CPU计算能力的分配上,与英特尔一起进行针对性优化使得单设备的负载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在存储方面,CDN体系架构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容量和I/O能力上。近年来,随着视频业务的兴起,蓝汛在存储容量上已经进行了上百倍的扩展;同时,蓝汛在大约三四年前就对SSD方案进行过尝试,以解决I/O能力的问题。随着与英特尔在固态存储领域的合作深入,在不断的测试和调优后,最终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傅亮有感而发:“蓝汛在全国有超过500个节点,每个节点有超过100T的存储能力。从公司运营的角度看,考虑到设备两年到五年的折旧期,在普通城市部署一个机柜一年的成本大约是五万到六万人民币,而在北京这个数字则是近十万。如果采用SSD方案来实现的话,则可以将运营成本有效降低20-30%。”
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傅亮
对此,傅亮进一步解释道:“随着以电商促销为代表的互联网突发性事件的增多,我们的服务器压力非常大,这对于企业服务来说就是存在的隐患。而在采用SSD方案后,我们的服务器总体投入量却得到了有效的降低。采用SSD方案的吞吐量和I/O能力远远超过SATA方案。有效提升了单位设备的吞吐能力,这一改变使得过去需要三个机柜接近36台的服务器才能达到的带宽大大降低。目前是20至24台设备只需要两个机柜就可以满足服务要求。”而来自蓝汛的测试报告显示,使用英特尔SSD设备和纯SATA设备相比,在服务带宽总体一致的前提下。在IO服务响应时间上缩短了 97.3% ,而在蓝汛Cache 软件处理请求时间上则缩短了54.7%。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网络设备上面。“从过去的百兆网卡、千兆网卡到万兆网卡,如果简单的看只是一个技术的演进。但是在与英特尔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英特尔事实上有着DPDK(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数据平面开发套件)这样的优秀技术。DPDK可以充分发挥万兆网卡的能力,特别是在包转发处理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使网卡实现近万兆的线速包转发和控制能力。”宗劼如是说。
在此基础上,蓝汛正在CDN网络中进行重要的技术改造。一方面,通过蓝汛遍布全国的节点,通过DPDK进行网络攻击威胁包的过滤处理与之前采用 IP Table的方式提高了大约50倍,可以形成非常大的抗攻击网络;另一方面的提升来自负载均衡处理能力,通过该技术可以使Cache命中率获得有效提升,这也是CDN行业在持续追求的目标。对此,宗劼进一步解释道:“Cache命中率的提升,回源的比例就会降低,源站承受的压力就会越小。这样可以直观的提升用户体验。”
在访谈的最后,宗劼表示在这些年与英特尔的合作过程中,最大的感触在于英特尔工程师们乐于分享的态度,这极大的帮助了蓝汛技术人员水平获得全面的提升。傅亮则表示,从运营成本角度看,英特尔的整体解决方案使得蓝汛在新的软硬件技术搭配利用上获得了最迅速全面的支持,让蓝汛可以走在互联网行业的前端,使蓝汛更好的体现其核心价值:降低用户深入互联网的门槛。
“中国现在是互联网发展最快速的国家,蓝汛成立于1998年,也经历了这十五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中的起起伏伏。”作为中国CDN行业内第一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从成立之初很小的业务规模一直发展到今天每年有近9亿的营收,同时保持着30%-40%的年增长率。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张垦向记者娓娓道来。
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张垦
据悉,蓝汛占有国内52%的市场份额。同时,在国外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公司整体营收的10%。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部署了一万五千台服务器,遍布120个城市,蓝汛的业务构成除了主营的CDN业务外,还包括云业务、托管式IDC服务、动态加速服务和移动互联网业务。
随着整个互联网的发展,一些传统企业也在加紧对互联网领域的投入。“像机票业务,过去艺龙和携程等互联网公司占据了航空公司很大的份额。近年来包括国航、海航等许多航空公司为了提高毛利,都开始建设相关系统直接面对旅客销售。”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苏宁与国美等传统家电销售企业上。对于这种变化,蓝汛建立了针对传统企业的新销售团队。“以前互联网企业问我们要的是有效的带宽,而传统企业要的是整套的解决方案。在传统企业眼中,蓝汛是互联网的专家。基于此,蓝汛要提供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张垦特别提到,在近来火热的数据分析方面,英特尔为蓝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与互联网企业不同的是,许多传统企业并不关注带宽。“这就使得蓝汛必须了解他们的业务模式,并从其业务的角度去思考提供相应的服务,为客户提高直接的经济利益。这一过程让蓝汛也获得了成长,使蓝汛从过去单一的为互联网客户服务,成长为具备有服务更多传统企业客户能力的公司。
据张垦介绍,蓝汛从2011年针对移动互联网方向推出了内容感知网络服务。这也是蓝汛继扩展传统企业业务发展外,另一核心战略。“过去,传统的CDN基本上只是为在固网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性增长,各式各样的终端设备都接入了互联网,不单是WiFi,基于运营商3G网络的用户也越来越多。而流量显然是用户需要关注的话题。内容感知是包括对终端的感知、对网络的感知、对应用的感知。这样服务商才知道如何为不同设备、不同网络、不同应用的最终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更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张垦认为,WiFi从一定程度上看只是固网的延伸,真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主要承载网络将是运营商所提供的更普及的3G/4G网络。
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宗劼
而在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宗劼看来,为支撑蓝汛移动互联网和扩展传统企业战略的核心手段在于突破性的技术研发。“在蓝汛的核心系统研发上,我们靠的是自主研发,包括跟CDN相关的流量调度、Cache软件、后台支撑管理平台等等这些系统都完全是自主研发。”作为一名公司成立伊始的老员工,宗劼全程参与设计了蓝汛从第一代CDN平台到目前第三代CDN平台的架构体系。
英特尔则在技术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据宗劼介绍,蓝汛在CPU计算能力的分配上,与英特尔一起进行针对性优化使得单设备的负载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在存储方面,CDN体系架构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容量和I/O能力上。近年来,随着视频业务的兴起,蓝汛在存储容量上已经进行了上百倍的扩展;同时,蓝汛在大约三四年前就对SSD方案进行过尝试,以解决I/O能力的问题。随着与英特尔在固态存储领域的合作深入,在不断的测试和调优后,最终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傅亮有感而发:“蓝汛在全国有超过500个节点,每个节点有超过100T的存储能力。从公司运营的角度看,考虑到设备两年到五年的折旧期,在普通城市部署一个机柜一年的成本大约是五万到六万人民币,而在北京这个数字则是近十万。如果采用SSD方案来实现的话,则可以将运营成本有效降低20-30%。”
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傅亮
对此,傅亮进一步解释道:“随着以电商促销为代表的互联网突发性事件的增多,我们的服务器压力非常大,这对于企业服务来说就是存在的隐患。而在采用SSD方案后,我们的服务器总体投入量却得到了有效的降低。采用SSD方案的吞吐量和I/O能力远远超过SATA方案。有效提升了单位设备的吞吐能力,这一改变使得过去需要三个机柜接近36台的服务器才能达到的带宽大大降低。目前是20至24台设备只需要两个机柜就可以满足服务要求。”而来自蓝汛的测试报告显示,使用英特尔SSD设备和纯SATA设备相比,在服务带宽总体一致的前提下。在IO服务响应时间上缩短了 97.3% ,而在蓝汛Cache 软件处理请求时间上则缩短了54.7%。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网络设备上面。“从过去的百兆网卡、千兆网卡到万兆网卡,如果简单的看只是一个技术的演进。但是在与英特尔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英特尔事实上有着DPDK(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数据平面开发套件)这样的优秀技术。DPDK可以充分发挥万兆网卡的能力,特别是在包转发处理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使网卡实现近万兆的线速包转发和控制能力。”宗劼如是说。
在此基础上,蓝汛正在CDN网络中进行重要的技术改造。一方面,通过蓝汛遍布全国的节点,通过DPDK进行网络攻击威胁包的过滤处理与之前采用 IP Table的方式提高了大约50倍,可以形成非常大的抗攻击网络;另一方面的提升来自负载均衡处理能力,通过该技术可以使Cache命中率获得有效提升,这也是CDN行业在持续追求的目标。对此,宗劼进一步解释道:“Cache命中率的提升,回源的比例就会降低,源站承受的压力就会越小。这样可以直观的提升用户体验。”
在访谈的最后,宗劼表示在这些年与英特尔的合作过程中,最大的感触在于英特尔工程师们乐于分享的态度,这极大的帮助了蓝汛技术人员水平获得全面的提升。傅亮则表示,从运营成本角度看,英特尔的整体解决方案使得蓝汛在新的软硬件技术搭配利用上获得了最迅速全面的支持,让蓝汛可以走在互联网行业的前端,使蓝汛更好的体现其核心价值:降低用户深入互联网的门槛。
[向上]